我只能說,Pixar將觀眾操弄得好。
Simulation
Pixar很懂得把觀眾的凝視架構在某一個物質點,可能是海底、玩具、或怪獸;然後根據這個不起眼的小點無止盡的擴張,構築出有如聯想遊戲的擬像世界。這次的Cars也不例外,賦予了汽車生命之後,讓它擁有一個討喜的性格,就似Owen Wilson活跳跳的Manchild這樣的感覺,然後讓它在人類經驗中習以為常的每一個動作,都變得富有意義。車子可以變成人?Why Not?男主角是紅色酷炫的跑車,應該是靚仔的意思;女主角是水藍的俏麗都會型跑車,就是美女囉?這兩種車因為是設計給型男正妹開的,所以男主角跑到中西部的沙漠地形一直打滑雷殘,也是很合理的,因為它是都會型男,要跑到堪薩斯或科羅拉多州的Middle of nowhere,水土不服也是應該的。其他所有車的Stereotypes也是意圖非常明顯,耕田機是dummies、老舊的拖吊機是驢蛋、蘋果綠房車就是性格大剌剌的黑妞......。這些角色生成之後,再把它套在一個地方、一段時光、一種文化、一塊記憶,劇本完成了,點石成金一般。
這樣的敘事架構也似目前Pixar最快會推出的新作Ratatouille。我已經可以想出用這樣的公式可以套出一齣齣劇本,Shoes、Lamps、Plates、Wires......,只是不知道觀眾還能埋單多久。除了無盡延伸之外,Pixar也會盡其所能的放進一些社會思考,全球化、環境汙染、人類疏離等等,這樣的架構所創作出的題材,真是討喜至極了,有歡笑有淚水,有票房又會得獎。Pixar就是這點厲害,懂得把小東西做大,再把動畫的美感提升,更加生命化擬人化一些,最後再強化角色與視覺的用心細節,不然他們的劇本其實乏善可陳。最好笑的是organic oil這個點,現代人對於有機這件事的想望,真的是很誇張,現代消費的真理,就是「有機就是好物」啊!XD
還好我在看的時候最擔心的一件事,男女兩部Cars後來沒有跑進Cozy Cone Motel,最後生出小Cars,那就太over了。
Concrete
當所有生命體都變成了cars的時候,諷刺的是,在目光拉遠到看著層層疊疊的高速路、亦或是峭峻漠谷中流線的州際公路時,這樣的水泥世界看起來竟然一點改變都沒有,反正美國就是一個nation of cars,去買個Walmart要開車,吃麥當勞租百事達喝史搭巴全都懶得下車,所以當美國人全都變成了車,整個國家的風景看起來還是不可思議的稀鬆平常,絲毫沒有改變,這是作者巧妙投射的美國社會,看起來真的好自然啊。
原本以為這部是給vehicolic的人看的,像是頭文字D、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等等,結果作者的企圖當然不如我想像中的狹窄,他投射出的是社會與車之間的關係,車子已經代表形於內的權力、競爭力、經濟資本,也代表形於外的酷炫、美艷、庸俗、老成。所以當劇中人物一次次地用Chrysler、BMW、Ferrari,這些品牌形象來投射或描繪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時候,人與車的故事就不似李麥克的主僕關係那樣簡單了。為什麼劇中沒有TOYOTA講日文呢?它已經是第一品牌了耶。
Nostalgia
後來查了資料,原來Route66不僅僅是一條消失令人懷念的傳統公路,更已然是美國文化上,代表淘金夢的Route to the west。難怪那麼多鄉村樂要歌頌Route66,藍調歌手更是要憶往說愁一番;由於夢想的投射,更難怪沿路的霓虹燈會誇張到這種程度。Pixar用這樣的群體記憶,去喚出潛藏在嬰兒潮世代,當時隻身赴京築夢的觀眾,內心的深深鄉愁。原來全球化的這個層面,在美國也是所在多有。最後用了John Mayer來重新演繹Route66,深厚的60's根基所唱出來,真是再rooty也不過了。
其實台1線如果因為某種社會變遷而消失沒落,應該也會有很多有趣的故事,只是我們拍不出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